星期六, 25 1 月, 2025
文化藝術

諸神降臨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新春展覽 展現信仰的多樣詮釋

【記者廖宥婷/台北報導】

什麼是信仰?它是否僅僅是一種對神聖的崇拜,還是隱藏在人類生活深處的一種內在力量?在技術與文化交融的時代,信仰的形式與意義也在不斷轉變。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現推出「諸神與眾生」展覽,邀請邱國峻教授策展,彙聚16位當代影像藝術家百餘件作品,透過攝影與影像藝術獨特的視角,揭示信仰在當代臺灣社會中的深層內涵與情感連結,於即日起分階段展出。

陳逸宏以移軸攝影拍攝廟會活動,將原本的混亂與壯觀縮小成精緻的微縮景觀,呈現人類朝聖活動的渺小與敬畏。 陳逸宏〈朝聖臺灣-拱天宮白沙屯媽祖徒步進香入廟北港朝天宮〉,2018,藝術微噴相紙,67 x 100 cm,藝術家提供

信仰的多樣詮釋,揭示人類心靈深處的追尋與渴望
「諸神與眾生」展覽分為「諸神」與「眾生」兩個主題展區,深入呈現神聖與世俗之間的張力與交融。「諸神」展區搶先於1月23日三樓展間開展,集結馮君蘭、瓦歷斯.拉拜、李小鏡、楊順發、王呈哲、陳逸宏、黃柏雯、姚瑞中、羅禾淋,共9位當代攝影家及藝術家。分別從顯現諸神隱蔽的足跡、相由心而生的轉化、信仰之路的追尋、現實之間的辯證等四個子題,藉由影像從不同角度詮釋「信仰」議題。馮君藍《一台戲景》系列透過如畫的肖像召喚人心深處對神聖的渴望,讓觀者感受信仰的力量。

姚瑞中的黑白影像記錄了臺灣各地廟宇的巨大神像,揭示出信仰背後的人類欲望,讓觀者從雕像的違和感中重新審視「神」的象徵性。他指出這些龐大神像更多承載的是凡人的欲念,而非神聖力量,挑戰信仰的表象與實質。姚瑞中《巨神連線》,2016-2020,平面攝影、三頻道錄像,50 x 50 cm x 99件、14分50秒,藝術家提供

李小鏡以六道輪迴為概念,數位技術幻化出108張臉孔的〈108眾生相〉。陳逸宏《朝聖臺灣》系列以移軸技法將熱鬧的儀式微縮如風景攝影,詮釋了人神互動的場景。姚瑞中《巨神連線》的黑白影像記錄了臺灣各地廟宇的巨大神像,揭示出信仰背後的人類欲望。觀者從雕像的違和感中重新審視「神」的象徵性,是對信仰內涵的深刻反思,也是一種社會現象的觀察批判。

李小鏡運用早期數位技術,創造融合人與動物特徵的「人獸肖像」,以此探討佛教輪迴觀與西方進化論的對話。李小鏡〈108眾生相〉,1995-2003,單頻道投影空間裝置,尺寸依場地而定,藝術家提供

策展人邱國峻希望藉此展覽,表達「藝術家透過攝影技術所呈現的形象,不僅是眼見為憑,也是內心的想望,『諸神與眾生』展覽中的信仰不在於說服,而是分享不同信仰背後,人們的狀態以及尋找心中歸屬的旅程。」

瓦歷斯.拉拜以賽德克族的神話故事為創作基礎,講述祖先從神秘人形樹根繁衍而來的傳說。他透過數位後製技術,將族人的肖像與樹木形象相結合,創造出人樹合一的視覺效果。 瓦歷斯‧拉拜〈隱形計畫系列之低聲細語的樹生群像〉,2009,數位輸出相紙,119.5 x 90 cm x 6件,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

「諸神與眾生」將於2月20日接續開展「眾生」展區,以有情眾生在信仰文化中的面貌與歸宿,照見萬物有靈。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邀請您一同探索信仰文化與攝影影像交織的藝術旅程,從影像中感受信仰對人類生活的深遠影響,並以全新的視角審視當代社會中信仰的價值與意義。展覽自即日起於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展出(「諸神」展期1月23日至6月4日、「眾生」展期2月20日至6月29日),歡迎民眾於新春期間至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在展覽中感受「諸神」降臨,體驗新春好神氣!

身兼牧師與攝影家的馮君藍,作品融合宗教與藝術。他運用光影表現基督教精神,仿效文藝復興聖像畫的神聖感。 馮君藍〈同在-夜〉,2022,藝術微噴相紙,125 x 105.5 cm,藝術家提供

相關新聞

1 of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