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佩昕 嘉義報導)
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補助製播的文史藝術節目《小鎮故事多2 》,在神的居所單元中,介紹台灣移民的祖佛信仰,雲林縣北港鎮來自原鄉晉江青陽石鼓廟的順正府大王公。
民間信仰的體系與漢人社會的宇宙觀,常被區分以神、鬼、祖先,祖佛便是神明當中與祖先有密切關聯的信仰,這類神明有時又被稱為祖神,此類信仰之基本屬性如下:具有祖先身份性質的神明,與祖先密切關連的恩人或神明。因此,漢人社會中的祖佛信仰得以從宗教的神明體系,與宗族的祖先崇拜兩個面向來理解。如陳姓開漳聖王陳元光、姓王的開閩尊王、林姓文財神比干;郭子儀汾陽王、順正府大王公,都是這一系列的神明。
晉江青陽石鼓廟,始建於南宋·淳熙年間,原供奉福佑帝君(通遠王),後又奉祀順正大王,以順正大王香火最旺。陪神有吳太尉、洪總管、順正王父母等等。順正王成神後屢屢顯聖護國,先後得敕封。至今,順正大王香火已分爐至台灣、福建諸地,至於分香到東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更與鄭和下西洋有密切關係。
台灣分靈有台中龍井紀氏、晉江青陽蔡柯二氏後裔奉祀。台灣彰化縣溪湖鎮湖仔內地區於農曆二月二日迎請「順正府大王公」及福德正神繞境之習俗。相傳清領時期該地發生嚴重牛瘟,在楊氏族人迎請胡厝(今溪湖國中斜對面)胡氏族人所供奉「大王公」及湖仔內眾神繞境釘符後化解,其後將一尊「大王公」留於湖仔內由各庄輪流奉祀,並於農曆二月二日湖仔內繞境時將「大王公」請回胡厝(後來建成玉清宮)供胡氏族人參拜。此活動被稱為「羊仔走稠」,有「羊仔走稠,不走會衰逍」之俗諺流傳。
所以大王公的信仰與族群的移民很有關係。
蔡姓子孫移居到笨港的則有峰山衍派及青陽衍派,峰山衍派源自莆陽衍派,容卿(大陸石獅洋坑)蔡為蔡襄後傳十七世蔡公日燁,一世祖葬於石獅峰頭山,其後子嗣以「峰山」為堂號。其主祀神為蔡忠烈公(蔡道憲)、蔡忠惠公(蔡襄);青陽衍派則為奉祀福佑帝君與順正府大王公,現今在蔡氏宗族中輪爐奉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