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邱嘉琪 嘉義報導)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人氣國寶展全新改版,以「忽必烈和他的時代」為主題,即日起至2025年10月12日於S302展廳盛大展出。展覽聚焦蒙古帝國鼎盛時期的文化交流與藝術風貌,透過帝后肖像、玉器、瓷器等珍貴文物,勾勒出元世祖忽必烈統治下,中原、草原、藏傳佛教與伊斯蘭文化融合發展的歷史軌跡。
此次展覽以故宮典藏的〈元代帝半身像 元世祖〉作為焦點展品之一,畫中忽必烈神情莊嚴、五官立體,採用細膩暈染技法,展現極高寫實技巧。策展人鄭淑方助理研究員指出,這種層層堆疊的筆法與面部表現方式,可能受到當時西藏與尼泊爾佛教肖像畫的影響,反映元代宮廷繪畫風格的多元融合。
與元世祖像並列展出的還有〈元世祖后〉與〈元順宗后〉像,人物皆著伊斯蘭風格的織金錦「納石失」,頭戴具有蒙古文化特色的「罟罟冠」,展現女性貴族華麗裝飾與身份象徵,亦傳達當時蒙古與伊斯蘭世界緊密的藝術交流。
除了書畫作品,展覽也精選多件元代玉器與瓷器。器物處策展人陳玉秀助理研究員指出,〈春水〉與〈秋山與仕女焚香玉飾〉充分體現蒙古黃金家族的生活樣貌與儀式文化。其中,〈春水〉玉飾以青白玉雕刻出蓮花叢中海東青獵天鵝的生動畫面,寓意春季狩獵盛會;〈秋山〉玉飾則描繪秋季圍獵及仕女焚香、仙鶴靈芝環繞的吉祥情境,融合自然與精神象徵,呈現出元代宮廷玉雕的高超工藝與文化底蘊。
瓷器展品同樣精彩。出自杭州老虎洞官窯的〈青瓷高足碗〉設計便於蒙古草原飲宴時傳遞使用,呈現實用與美學兼具的設計思維;〈霽青描金單把杯、托〉以深藍釉色搭配金彩裝飾,形式為蒙古特色,紋飾融合中原與伊斯蘭風格,體現蒙古帝國「大一統」時代文化交融的結果。
展覽亦呈現數件風格迥異的元代青花瓷,如〈青花葫蘆式把壺〉、〈青花花卉紋蟠螭方罐〉與〈人物紋玉壺春瓶〉,不僅展現青花瓷裝飾的創新精神,更代表當時中國瓷器輸出至東南亞、中亞與中東,對全球陶瓷史的深遠影響。
故宮南院表示,「忽必烈和他的時代」不只是歷史回顧,更是一場橫跨草原、絲路與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探索之旅。透過帝后肖像的眼神、玉器的紋飾、瓷器的形制與釉彩,觀眾將能深入理解元代作為多民族帝國所展現出的藝術融合與創造力。
展覽即日起至2025年10月12日止,誠摯邀請民眾蒞臨南部院區參觀,一同走進忽必烈時代,體驗草原帝國藝術與文化交會的璀璨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