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17news民生好報

2025吹笛人臺灣國際長笛音樂營大師音樂會

2025吹笛人臺灣國際長笛音樂營大師音樂會

(記者唯寧/台北報導)

吹笛人聚集臺灣當代頂尖長笛演奏家的吹笛人室內樂團 Joueurs de Flûte Ensemble,自創團至今,一直致力於長笛音樂展演發展與教育,27年來樂團成員分別在不同領域,為推廣長笛音樂及長笛教學努力,經常與世界知名長笛家交流合作。三年一度的2024年第七屆「國際長笛藝術節」圓滿落幕後,長笛界充滿蓬勃的生氣,各界引領期盼獲得更近一步與國際同步的學習機會。 延續國際長笛藝術節的感動,及吹笛人舉辧過兩屆臺灣國際長笛音樂營的經驗,2024年傳藝金曲獎中,吹笛人以《吹笛人逍遙遊. 當代長笛室內樂精選》專輯獲得「音樂類最佳演奏獎」。 這也是吹笛人室內樂團第一次報名傳藝金曲獎就獲得殊榮。

吹笛人室內樂團團長張翠琳。

吹笛人室內樂團團長張翠琳提到,「吹笛人室內樂團這個大家庭,團員以開心愉悅的心情共同合作,才能在2024得到傳藝金曲獎。延續過往在2016和2019曾經在高雄舉辦的國際長笛音樂營非常成功,我們心中覺得能夠教育臺灣的長笛學子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原定在2020年要在臺北舉辦,卻因疫情耽擱。我們決定要在2025年在臺北舉辦這個活動,從去年的十月開始密集籌備。這個大家庭,從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團結合作,把這個活動做起來,這個活動共有四天,包含十場演講,合奏課,比賽,還有三場國際大師音樂會。所以這個確實是一個龐大又複雜的工作,這次學員也是對外招生的。對我們來說,辦一個可以真正代表國際長笛營的活動,任重道遠,希望未來有更好的發展,對於「吹笛人」在臺灣的這個角色也可以更有一個定位。
今年三場大師音樂會,三場音樂會除了我們大師所精選的經典作品之外,這次的特色,曲目是我們把韋瓦第的四季作品,春夏秋冬,四季一次呈現在三場音樂會當中,由三位大師來演奏,主奏由大師們演奏,而長笛家族的樂器組成的長笛合作團,再加上鋼琴,組成一個Chamber,跟大師一起共同合作,呈現這個不同風味的春夏秋冬,將但給觀眾不一樣的呈現。」。

吹笛人藝術總監樊曼儂(右一),馬特維.德敏(右二),菲利浦.班諾德(左二),吹笛人室內樂團團長張翠琳(左一)。

 

吹笛人藝術總監樊曼儂說到,「今天的龐大陣容,是從去年夏天就開始精心策劃,今天終於可以順利的展開。籌備期間有個小插曲-有一位長笛家我是很心愛的洛依克‧許奈德因傷不克前來。我曾一路看著他拿第一名、結婚;、生小孩。期待他下次有機會跟我們合作演出。

最有趣的就是與班諾德的偶遇相識,記得很多年前於北京舉行的國際尼可萊長笛大賽,菲利浦‧班諾德擔任評審,當時這場泳池畔的偶遇,我就當場邀請一定要邀他來台參加我們主辦的國際長笛藝術節,果然成行,並且之後每隔幾年就受邀來台演出。我們很榮幸邀得大師來參與音樂營大師班、以及音樂會。然後從此我們的緣分到現在的一段我們非常友好,親密的關係。

菲利浦.班諾德。

對於班諾德大師的音樂,他在演出時,我聽到他跟其他人不一樣的表達,他心裡面的對音樂的那個崇敬更高貴。以及他在吹非常非常弱音的時候,讓引人入勝。我非常敬仰他。後來他當然成為了巴黎高等音樂院的首席代表,也等於是巴黎樂派的代表,班諾德如今在國際樂壇的地位更是崇高了。」

「最後來介紹的就是馬特維.德敏,德敏Matvey Demin呢,這次最辛苦的一位,因為要吹柴賽拿到首獎的小提琴協奏曲改編長笛曲。本來德敏還想少吹一個樂章,但是我們告訴他,很多人是衝著這個柴賽大獎的樂曲來聽的,所以德敏也妥協了,很高興他可以來參加,跟我們吹笛人變成一個陣營。

我是在YouTube上面看到德敏。這個年輕人太厲害了,我從來沒有看過一個人在國際大賽中那麼穩健-大家都知道,在大賽中驚慌心亂很正常,下去的樂團也亂成一團,可是我認為德敏是我看到一個最穩重,穩定,然後處理得當最成績,然後最有政策性的參賽者。沒有想到隔兩三年柴可夫斯基大賽,第一次有了木管組的競賽項目,以小提琴協奏曲,改成長笛,我心裡想,德敏他一定罩得住。果然他在柴賽就是第一名。那麼我們在2023年請到他來以後呢,很開心也跟他成為好朋友,最真實的朋友,所以我們當時就是定下面的一個約定,很高興在今年,在今年暑假裡面邀請到他們。」

長笛家馬曉珮說,「非常開心跟各位再次見面,因為我的母親一直有個心願,希望辦一個獎學金。葉影濃女士提供的獎學金,葉女士為鼓勵學習上表現優異學子們,在女兒長笛家馬曉珮協助下,創辦「葉影濃真善美獎學金」提供予2025年吹笛人國際長笛音樂營比賽前三名優勝者。」

長笛家胡志瑋分享說,「臺灣國際長笛音樂營第一屆的時候,于斐還在臺上很羞澀的吹著,到這一屆,他已經變成NSO的一員。這是最值得驕傲。身為臺灣的吹笛人,因為有這些老師們一起成長,就是樊老師團長所說的,我們一起成長,然後這些老師們同時又是一支很專業的團隊,可以打造出這種具有國際水準的這個活動,無論從活動的規模還有課程安排來看,我覺得這都是cp是最高的,然後呢,也可以代表就是一個國際臺灣國際的。孔子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個樂呢,我想不僅是發自內心的快樂,也代表著音樂。」

馬特維.德敏(左),菲利浦.班諾德(右)。

大師給長笛學子的建議

馬特維.德敏:
「對於台灣的音樂,我曾經2023年演奏過【盲】這是許常惠教授寫給樊老師的曲子,我覺得能在台灣演奏台灣音樂家的樂曲,非常光榮。」
「給長笛學子的建議,可以去聽非古典音樂、也可以聽聲樂、管絃樂。請專注在對自己所創造的聲音要具有清楚的想像-你想要創造出怎樣的聲音。然後去專注在聲樂/歌唱的聲響演出,以及想表現的張力。」

菲利浦‧班諾德:
「第一次接觸到台灣的音樂家就是黃貞瑛,因為她是我的學生。我覺得台灣的音樂家具有日本的嚴謹認真、也兼有拉丁及歐洲奔放的熱情。」
「我給長笛學子的建議,是不只要聽長笛演奏,要聽其他的樂器、特別是聲樂、歌劇。長笛沒有透過簧片,而是直接從喉部吹出來,跟聲樂創造出旋律有著類似的原理。可以從中具體會及欣賞。」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