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17news民生好報

60歲男腹脹食慾差 一查竟是魚刺卡胃壁成膿瘍

60歲男腹脹食慾差 一查竟是魚刺卡胃壁成膿瘍

▲小魚刺卡胃壁,聖馬爾定醫師精準內視鏡救援。(圖/聖馬爾定醫院提供)

(記者 邱嘉琪 嘉義報導)一名60歲男性因持續腹脹與食慾不振一週,前往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就醫,病患有胃潰瘍及胃部手術病史,原以為是舊疾復發,經腸胃肝膽科醫師羅清池詳細問診與觸診後,懷疑另有隱情,隨即安排胃鏡檢查,結果發現一根長約3公分的魚刺深深刺入胃壁,並形成局部膿瘍,隨後成功移除,讓病人免於進一步的併發症與手術風險。

醫師羅清池指出,該名病患雖無明顯腹痛,但因觸診壓痛與長期食慾不振,讓他懷疑有感染或阻塞,所幸及時安排檢查揪出元凶。

▲聖馬爾定醫院腸胃肝膽科醫師羅清池。(圖/聖馬爾定醫院提供)

醫師羅清池以胃鏡異物鉗成功取出魚刺,讓病患術後迅速恢復正常進食,症狀也完全解除。羅醫師指出,病人雖無明顯腹痛,但因壓痛及長期食慾不振引起他的警覺。若延誤處置,魚刺恐導致胃穿孔、腹膜炎甚至敗血症,後果嚴重。

臨床上,魚刺、牙籤、小骨頭等尖銳異物是常見的腸胃異物來源。研究顯示,約三成以上會刺穿腸胃黏膜,引發穿孔或膿瘍。年長者或曾有手術病史者症狀往往不典型,增加誤判風險。羅醫師提醒,內視鏡檢查是重要且安全的診斷與治療方式,能避免不必要的開腹手術。

醫師羅清池分享,他曾在大腸鏡檢查中發現魚刺嵌入升結腸,這種情況極為罕見,顯示尖銳異物可能悄悄穿越腸胃關卡並造成隱藏傷害。

他呼籲民眾,預防勝於治療,日常應養成細嚼慢嚥、專心用餐的習慣,並注意食材處理方式。一旦懷疑吞入異物,切勿以吞飯硬壓,應立即就醫,由專業醫師透過內視鏡安全取出,避免憾事發生。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