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17news民生好報

譽耀科學溝通攜手兒福聯盟以科學溝通翻轉危機 打造NPO韌性文化

譽耀科學溝通攜手兒福聯盟以科學溝通翻轉危機 打造NPO韌性文化

譽耀科學溝通創辦人許家豪博士結合企業 CSR 資源、推動制度與文化並行的公益支持機制,協助更多NPO在挑戰中找到凝聚與韌性。(圖/譽耀科學溝通提供)

【記者吳怡儂 /台北報導】

扶輪社匯聚跨界能量,協助公益團體走過創傷、重建信任
2025年轟動全台的「愷愷事件」,讓社會大眾對兒少保護制度產生深刻省思,也為公益組織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兒童福利聯盟基金會(以下簡稱兒福聯盟)面對外部輿論、內部壓力與組織創傷,除了制度優化,更積極尋求團隊支持與信任重建的可能。

團隊互動、角色扮演與情境模擬,引導同仁在輕鬆氛圍中學習換位思考。(圖/譽耀科學溝通提供)

重壓之下的公益組織,如何自我修復?
愷愷事件揭示的不只是制度上的漏洞,更讓社福第一線工作人員承受極大壓力。兒福聯盟在面對社會輿論與媒體檢視時,同時還需處理內部團隊士氣低落、信任動搖的困境。為協助團隊走出陰霾,譽耀科學溝通發展攜手兒福聯盟,規劃了一場有別過往課程的「EG團隊高效溝通工作坊」。

科學方法結合情感支持,重建信任從理解開始
課程由譽耀科學溝通創辦人、台北市衡陽扶輪社社長許家豪博士主持,透過腦科學模型 Emergenetics 協助參與者了解個人與他人思維與行為偏好,減少誤會、提升理解。搭配團隊互動、角色扮演與情境模擬,引導同仁在輕鬆氛圍中學習換位思考,並透過即時回饋、深度討論,打造心理安全感與支持網絡。許家豪博士表示:「在重大挑戰之後,組織能否重新凝聚,比制度檢討更關鍵。只有讓前線工作者彼此理解、彼此支持,才能真正守護孩子。」這句話深刻展現了扶輪社所強調的「超我服務」精神,也反映出公益組織重視人性關懷的重要轉向。

工作坊回饋熱烈,公益人不再孤軍奮戰(圖/譽耀科學溝通提供)

工作坊回饋熱烈,公益人不再孤軍奮戰
活動尾聲,多位兒福同仁在分享中真情流露。「這段時間我們心很累,也出現不少意見分歧。今天才發現,其實我們都有共同的使命,只是表達方式不同。這份理解,讓我重新相信我們可以一起走下去。」另一位夥伴也說道:「原本覺得自己快撐不住了,但今天的課程讓我感受到團隊的力量與溫暖。我知道,我不是一個人在努力。」這些溫暖的回應,不僅是課程的成果,也象徵著兒福團隊從創傷中展開復原旅程,重新凝聚公益行動的核心力量。

扶輪×公益共創永續支持系統
此次由台北市衡陽扶輪社主辦、東華、東創、東仁扶輪社及衡陽扶青社協辦的工作坊,是扶輪社實踐社會責任、落實專業回饋的重要範例。這場跨界合作不只是一次教育訓練,更是一場心的對話與療癒。兒福聯盟透過這次工作坊,不只幫助內部同仁走出情緒陰霾,更為其服務的近萬位兒童與家庭,重新築起穩定與信任的支持系統。

台北市衡陽扶輪社主辦、東華、東創、東仁扶輪社及衡陽扶青社協辦的工作坊。(圖/譽耀科學溝通提供)

共創未來:讓公益不只是撐下去,而是更好地走下去
譽耀科學溝通與扶輪社未來將持續推動類似合作模式,包含建立年度制的團隊工作坊、結合企業 CSR 資源、推動制度與文化並行的公益支持機制,協助更多NPO在挑戰中找到凝聚與韌性。「對受害家庭與孩子而言,我們再多努力也無法真正彌補失去。但我們能做的,是勇敢承擔,並積極謹慎地面對未來每一個需要幫助的家庭與孩子。」這是兒福的真心告白,也是整個公益行動者群體不變的信念。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