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17news民生好報

秋分後腎氣要顧好

民生好報記者唯寧/台北報導

中醫師推薦5食材助調理

    秋天日漸轉涼,人體能量也隨之收斂。腎在中醫中被稱為「先天之本」,除了掌管藏精和水液代謝,還影響骨骼、聽力與精神狀態。秋分過後,若沒跟上節氣調整生活方式,可能會發現白天精神不濟、晚上夜尿多,甚至腰膝痠軟。許詠琳中醫師於World Gym Blog提醒,進補不必大魚大肉,簡單的日常食材就能讓腎氣更有底氣,迎接冬天不虛寒。

5種日常好食材 輕鬆養腎

1.      黑芝麻

黑芝麻油潤豐富,能幫助滋補肝腎、潤腸通便。經常覺得腰膝痠軟、頭髮早白的人,可以將黑芝麻粉加入牛奶、豆漿,或製成芝麻糊,既養生又美味。

 

2.      山藥

山藥被譽為「食中藥材」,能提升體力、幫助腎氣穩固。無論是山藥排骨湯,或蒸山藥佐蜂蜜,都是滋補而不燥的好選擇。

 

3.      黑豆

古籍稱黑豆為「腎之谷」,被認為能補腎益陰、健脾利水。適合熬黑豆湯、泡黑豆茶,對於下肢水腫、氣血不足的人有所幫助。

秋分後腎氣要顧好 中醫師推薦5食材助調理。

 

4.      核桃

核桃有補腎固精、溫肺定喘的效果,對於腦力工作者或記憶力減退的人,每天適量吃核桃,能為大腦與腎氣補給能量。

 

5.      枸杞

枸杞常被用於燉湯、泡茶或入粥,能幫助肝腎滋養,對於熬夜後眼睛乾澀、精神不濟特別合適。現代人可隨手放幾顆在水壺中,成為日常保健的簡單小撇步。

 

    秋分不只是天氣轉涼,更是養腎的起點。從日常小改變開始,讓身體在冬季依舊保持充沛元氣。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