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好報記者廖宥婷 /桃園報導】
隨著少子化與飼養觀念轉變,寵物已從陪伴角色升格為家庭成員。農業部統計,全台寵物飼養量近400萬隻,也帶動殯葬產業轉型。近年農曆七月期間,不少家庭不只替祖先普渡,也替毛小孩舉辦法會,反映出對寵物「身後事」的高度重視。
位於桃園青埔的「約定地」寵物墓園,正是因應這股需求而誕生。創辦人張姓園主出身宗教世家,長年主持臨終法會時,觀察到許多飼主希望毛小孩也能享有完整的告別儀式。園區因此規劃室內 109 個寬敞靈位,並劃分宗教區域;戶外則設有 72 個土葬位、狗狗與貓咪專屬花葬區,甚至規劃草皮、球場與跑道,讓寵物「在另一個世界繼續奔跑」。
「約定地」最大特色,是將人類殯葬儀式完整移植到寵物身上,包括頭七、藥懺、百日追思、周年祭等,由法師團隊主持,價格從 1.8 萬元起,並提供一年到終身的彈性合約。園區負責人表示,不少飼主在百日法會後,會將寵物骨灰安置於永久靈位,「從暫時到永恆」的過渡,幫助他們逐步走出失落。
「約定地」不僅提供安靈服務,更透過空間設計與宗教關懷,將傳統殯葬的哀戚氛圍轉化為溫馨紀念,讓寵物離世也能「快樂告別」。專家認為,這象徵台灣寵物殯葬正從基礎火化,走向專業化與情感化的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