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17news民生好報

拉曼理工大學學者訪僑光科大 分享「包容與倫理的AI」啟發國際視野

拉曼理工大學學者訪僑光科大  分享「包容與倫理的AI」啟發國際視野

周紫霞博士以「包容與倫理的AI」為題分享國際觀點(圖/僑光國際處提供)。

【記者 賴冠仁/台中 報導】

面對 AI 世代的快速變遷,科技帶來的並非單一答案,而是多重價值的選擇題。僑光科技大學國際處於本月20 日邀請馬來西亞拉曼理工大學(TAR UMT)周紫霞博士(Dr. Chew Tze Ha)蒞校演講,以「構建包容與倫理的人工智慧」為題分享國際觀點。此次活動特別邀請商管學院學生參與,企業管理系及行銷與流通管理系同學踴躍出席,場面熱絡,現場更有多位商管學院教授加入交流行列,共同與講者探討 AI 與社會的深層連結。講座以溫暖且扎實的跨文化視野,帶領學生從文化、倫理、社會責任與科技落差反思 AI 的未來方向;會後雙方合影留念,象徵兩校深化合作的美好開端。

周博士指出,人工智慧的普及速度飛快,但其真正影響卻極為不均衡。從馬來西亞的數位制度與教育案例,可看到科技既能縮短距離,也可能擴大落差。她以偏鄉應用、長者科技適應與 AI 文化偏見為例,提醒學生:「AI 不應只追求效率,也必須兼顧包容與倫理,才能真正改善社會。」她強調,多元文化視角是避免單一價值壟斷的重要力量,唯有理解差異,科技才可能真正為人服務。

周紫霞博士以「包容與倫理的AI」為題分享國際觀點(圖/僑光國際處提供)。

周博士的分享引發現場商管學院師生熱烈回應與提問,不少教授也從企業倫理、資料治理、行銷科技等角度與講者對話,使講座更具有跨領域深度,成功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接觸到國際觀點與 AI 對產業的真實影響。

國際長陳冠宏表示,此次講座讓台灣學生從跨國視角重新思考 AI 與社會的關係。他指出:「真正的人工智慧不是取代人,而是成就人。科技若能擁抱多元、尊重文化,就能縮短差距、創造機會,而不是放大落差。國際處希望帶領同學走向世界,也理解世界,讓科技有溫度、有倫理、有包容,並在國際舞台上更有力量。」陳國際長也提到,國際處將持續鏈結海外夥伴,擴大學術交流與跨文化理解,打造與世界接軌的第一線場域,培育能兼具科技能力與人文關懷的未來人才。

本次演講在熱烈掌聲中圓滿落幕,雙方完成合照與紀念畫面,不僅深化與馬來西亞姊妹校的合作情誼,也展現僑光在 AI 時代中落實「國際移動 × 人文化育 × 科技素養」的教育使命。未來兩校將持續推動 AI、文化與人才交流,共同為培養具國際視野的新世代青年而努力前行。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