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4 8 月, 2025
民生

澎湖二崁響應大阪世博 立柱點亮台灣文化邁向國際舞台

【記者 紀威甫/澎湖 報導】

2025年大阪世博會「台灣自己館」行動計畫在澎湖縣二崁村掀起熱烈響應,這個僅有66戶、149位居民的小漁村,於7月13日舉辦立柱儀式,以36根象徵自由意志的木柱,向世界展現台灣文化的凝聚力量。

地方自主響應國際盛事,台日共丸聯盟發起的「台灣自己館」行動計畫,獲得澎湖縣二崁村民熱烈響應。領銜發起人鄭邦鎮表示,期待透過「一人一柱」的象徵行動,團結一致讓台灣文化被世界看見。二崁村集結力量立下36支木柱,象徵「你、我、他」三方文化支撐,每12根為一座基座,形成三座木結構晶元體,彷彿匯聚台灣村落、離島及國家意識的三方見證。

8e0f0b5e342348b
二崁聚落工作小組會議(圖/活動執行單位提供)。

台灣首個自主保存聚落的文化使命,位於澎湖縣西嶼鄉的二崁村,擁有全澎湖最美且最長的潮間帶,是台灣第一個由地方自主推動的傳統聚落保存社區。這個典型的陳姓聚落漁村,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與保存使命。今年3月28日,村長陳昭回召集二崁聚落工作小組會議,洪雪玲老師提出以「二崁村」行動加入台灣自己館計畫的可能性。與會的村民夥伴和企業家紛紛表達對家園的期許,最終這個小村落成功結合澎湖在地與台灣本島夥伴,三位一體共同募集36根支柱響應行動。

地方聲音匯聚發展願景,自2024年以來,二崁村持續走訪收集地方聲音。地方仕紳鄭長鑑先生強調,二崁由兩座山丘形成、中間匯流的泉水不容忽視,若能效法日本的水資源整治經驗,對傳統聚落發展極為重要。二崁杏仁茶業者陳進時則懷抱著讓「二崁家戶都成為文化館」的夢想,認為生活本身就是一種態度,這正是二崁之美的體現。村民們關注的議題涵蓋海洋永續、能源永續經濟、青年返鄉投入等多元面向。

Taiwan On The Moon首度回台展出,7月13日的立柱活動當天,還將同步舉行「Taiwan On The Moon」點燈儀式及快閃活動。這個自大阪世博會開始巡迴世界的藝術裝置,曾在瀨戶內海、紐約等地展出,如今首度回到台灣,選擇在台灣最西端的二崁村發光。台日共丸聯盟指出,這將是「Taiwan On The Moon」回到台灣巡迴的第一站,象徵二崁村行動落地生根,展現「最小的村落,發出響亮之聲」的精神。展覽將從7月13日至7月30日在澎湖二崁村快閃展出。

「二崁村行動」不僅是單一計畫,更是土地未來的願景。行動將場域從二崁村擴大至海洋場域,不受行政範圍限制,讓有共同想像與期待的人透過不同形式參與,相互串聯、支持、創造一場由下而上的行動倡議。面對漁村人口不到百人的現實,地方發展常受限於人才與人力投入。二崁村推出「Found Box」行動計畫,讓村民可自主發起每項地方行動建議,優化目前單項發展的行政執行系統。此次立柱活動的限量紀念品,正是Found Box行動的具體案例。村民運用澎湖85%閒置土地中常見的外來種銀合歡,以環保回收、手工製作方式,轉化為別具意義的手抄紙,象徵環境永續與資源轉化,承載地方行動與文化參與的價值。

ab661f9f6b819ca
團隊努力展現台灣最小村落發出最亮之光邁向國際舞台(圖/活動執行單位提供)。

這段期間,二崁村不僅走訪對話在地聲音,也有國際友人前來展開交流。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陳美伶特別錄製影片,邀請民眾到美麗的澎湖二崁聚落,參與這項首個由在地自主響應的聚落活動。「Found Box」以議題為中心、木柱為框架,結合地方創生、國際接軌、去中心化模組行動,透過討論凝聚共識,讓不同聲音得以被聽見,使研發與行政執行系統得以鑲嵌,間接影響更多人參與。正如同「二崁內海、瀨戶內海,一樣的月光」所象徵的意涵,二崁村透過這次行動,展現了「最小的村落,發出最亮之光」的決心。這不僅是對2025年大阪世博的響應,更是台灣地方文化自主發聲、走向國際的重要里程碑。

相關新聞

1 of 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