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7 2 月, 2025
民生生活

弘光科大辦無人機創新研討會 多元創新應用主題吸睛

【記者 玉女 台中 報導】

無人機應用愈來愈廣泛,弘光科技大學這星期舉辦「無人機創新應用與多元價值科技研討會」,邀請中科院、工研院、民航局等相關領域專家到校分享經驗,討論主題從無人機發展、法規、農業用的植保機、國慶無人機演出到海巡防護上的應用,內容多元,會場外還有10多家廠商展示各種不同專業的無人機,吸引產官學各界參加,現場座無虛席。

弘光科大第一副校長易光輝開幕致詞表示,無人機從越戰早期的國防武器,到現在人人都買得起,過去愛怎麼飛就怎麼飛,現在沒執照不能飛,應用變得愈來愈廣泛,學校成立無人機教育訓練中心開辦創新應用課程培育人才,邀請產官學界一起研討,相互成長,使無人機多元應用更為精進。

研討會由中山科學研究院前瞻計畫督導長邱祖湘開場,講述「無人機的發展方向」。他說,無人機現在是「遙控」,未來則是「智慧」,尤其台灣以AI為強項,在未來空中計程車或許能成真,近期無人機研發創新方向,包括貨物物流、緊急藥物運送、無人貨機等,把勞力的成本變成靠操控無人機的腦力運用。

接著由民航局標準組簡任技正耿驊主講「遙控無人機管理立法對業界的衝擊與影響」。他指出,250公克以上的遙控無人機就要註冊,目前每天申請件數有20至30件,其中,90%用來空拍,10%則用在專業應用,顯示未來無人機專業應用範圍還非常大。依照民航法規,操作2公斤以上無人機便須取得普通和專業操作證,但是他強調,「不論是幾公斤,即使是2公斤以下,也要受到民航法規範。」

無人機受民航法規範,才能防範所衍生的飛安問題。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航空副調查官張國治以「遙控無人機飛航事故調查」為主題,他指出,不管遙控無人機是多少公斤,只要操作過程中有人傷亡,運安會便會啟動調查。

工研院材料與化工研究所博士蔡麗端則解說動力無人機電池的運用。她說,新研發出的燃料電池,應用在無人機上可以延長三倍飛行時間,已成功從烏石港到龜山島及馬公到望安試飛,滯空飛行時間達130分鐘,驗證能長時間飛行。目前常用的無人機鋰電池飛行時間僅有15到30分鐘,燃料電池可長時間飛行的特性,讓在場聽眾為之驚奇,也拿起手機不斷拍下簡報。

另外,台灣希望創新執行長李志清、英諾飛科技執行長潘建佑、裕恒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杜智賢,分別講台灣群飛推手的超越與考驗、台灣無人機智能飛控的領航者、台灣無人機無限通訊系統的先鋒;曾經獲得金鐘獎的活水文化公司負責人楊守義,也以「高空拍攝與說故意的力量」分享拍片經驗。

楊守義說,從事導演、攝影工作20多年,播放在雨林拍攝的影片,分享在國外雨林、高地等危險地方的拍攝經驗,他解釋在雨林飛行要克服當地濕度,避免一開機鏡頭就有霧氣,且飛行過程中很容易勾到樹藤蔓,另外,他拍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紀錄片就花了10多年時間,「空拍機是很好的助手,但不是主角。」

以國慶煙火無人機群飛打響名號的台灣希望創新團隊的李志清透露,國慶煙火要演出時,由於總統到場得顧慮維安問題,後來用自己製作飛機、軟體,經過國安局審核後,才得以演出,不過還必須在總統抵達前一小時完成,克服重重難關,就此打響名號。

在5G及AI時代來臨,無人機運用機會更廣。研討會中,樂飛創新國際業務總監謝易霖講台灣農業無人機的應用現況;中華無人機系統發展協會理事長周玉瑞、台灣無人機協會理事長吳修廉、台灣福爾摩沙無人飛行器協會理事長張正雄則說明無人機產業的影響及未來規劃;田屋科技公司總經理特助童貴珊解說無人機在海巡上的應用,多元的內容、多面向的討論,讓與會者全方位深入了解無人機應用的重要性。

相關新聞

1 of 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