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17news民生好報

區段徵收加上新竹科學園區,造就竹北三十年的奇蹟

區段徵收加上新竹科學園區,造就竹北三十年的奇蹟

【區段徵收農地專題報導】

竹北從農地起飛:揭開「區段徵收」推動城市崛起的核心力量

記者范揚琪/新竹報導

新竹縣竹北市被視為「區段徵收的起源城市」,近三十年來透過大規模農地區段徵收與新竹科學園區拓展,成功從人口僅數萬的鄉鎮,躍升為全台最受矚目的科技城市之一。最新統計顯示,截至 2025 年 9 月底,竹北人口已突破 22 萬人,成長速度居全台之冠。

在竹北嘉興路的辦公室裡,長期研究土地開發的房地產專家「發電哥」范揚琪,一邊翻著航照圖、都市計畫圖,一邊說:

「竹北就是靠區段徵收,搭上竹科發展,才有今天的城市規模。」


竹北 37 年來六大區段徵收案:總面積達 877 公頃

1988 年,新竹縣政府自新竹市遷至竹北後,為打造新的行政與生活核心,啟動「縣治遷建區段徵收」計畫,陸續展開縣治一期、二期、三期等重大工程。近年更因竹北高鐵站區開發、台科大重劃區啟動,使竹北成為全台區段徵收量體最大的城市之一。

以下為新竹縣近 37 年主要區段徵收案整理:

區段徵收名稱 面積(公頃)
竹北縣治一期(縣治遷建) 118.69 公頃
竹北縣治二期重劃區 240.60 公頃
竹北縣治三期重劃區 73.4 公頃
華興社區區段徵收 20.63 公頃
新竹高鐵特定區區段徵收 307.65 公頃
台科大重劃區(新竹縣) 116.49 公頃

六大開發案合計:877.46 公頃

這個數字相當於台北市大安區面積的 1.5 倍,也是近年竹北人口、商業、住宅高度成長的根本原因。

范揚琪指出:

「竹北二、三十年的城市奇蹟,就是農地透過區段徵收變建地的力量。」


農地變建地 — 改變城市,也改變財富結構

竹北的快速發展不只是城市規劃成功,也帶動土地價格翻倍成長。

在台灣,農地能漲到一坪 50 萬 的地區寥寥無幾:
台北、新北,以及新竹。

其中竹北更是典型案例。

范揚琪說:

「竹北農地以前一坪一萬,後來六萬、十萬、二十萬,一路漲上去。全台灣沒有幾個地方像竹北這樣。」

談到農地帶來的財富變化,他引用一句古語:

「五千年來講『富』,寶蓋頭下一口田──有田才能富。」


城二之三、都市計畫內農地成焦點:專家建議精準布局

面對未來土地市場趨勢,范揚琪認為,農地投資已經不是「想買哪裡就買哪裡」,而是必須掌握都市計畫與法規變動。

他指出兩大方向最具機會:

① 都市計畫內農地

② 都市計畫旁「城二之三」農地

若為自住,他認為竹北 50~80 萬的房價「仍可接受」,但若是資產配置、土地布局,則更應精準掌握位置與法規。


土地改變城市,懂土地的人,改變家族命運

對多數民眾而言,農地、重劃、區段徵收的制度複雜難懂,稍有誤判可能錯失土地變更時機。

范揚琪坦言:

「太多人買地靠運氣,但真正拉開差距的,是看得懂都市發展、看得懂法規。」

他指著辦公桌上的都市計畫大圖說:

「一座城市未來會往哪裡長,地圖早就寫好了。」


你家的農地,也許正站在價值轉折點

針對民眾最常遇到的土地問題,他給出明確建議:

他說:

「土地要看懂才能翻身,不懂的就交給我。」


📩 Line:@123house
范揚琪表示,歡迎民眾加入官方 Line,他可協助進行土地診斷、評估與投資建議:

「或許有機會,真的透過房地產改變你們家族的命運。」

說完,他再次攤開那張都市計畫大圖──
那是他每天閱讀城市未來的方式,也是竹北土地價值飆升的真實縮影。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