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 10 月, 2025
民生

6位新科人間國寶出爐! 重要傳統工藝增列刺繡、緙絲、纏花 劉千韶、黃蘭葉、陳惠美、陳啟村、王仁心、陳

【記者 玉女 台中 報導】

文化部已於近日公告,刺繡、緙絲、纏花分別經文化部108年傳統工藝審議會審議通過,登錄為國家級無形文化資產「重要傳統工藝」項目,並認定刺繡保存者劉千韶、緙絲保存者黃蘭葉、纏花保存者陳惠美。本次同時公告國家級無形文化資產「傳統木雕」新增認定保存者陳啟村、「歌仔戲」新增認定保存者王仁心(藝名王金櫻)與陳鳳桂(藝名小咪)。

鄭麗君:感謝人間國寶讓各界更認識與珍惜臺灣文化瑰寶
文化部長鄭麗君表示,文化部於108年度共計認定6位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者(俗稱人間國寶),經統計,目前國家級重要傳統工藝共計13項、18位保存者;重要傳統表演藝術共計18項、24位保存者,感謝人間國寶藝師們長期參與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推動的傳習計畫,以「師徒制」方式傳承無形文化資產,讓各界更認識與珍惜臺灣文化瑰寶,文化部也將持續努力推動各項無形文資傳承工作。

文化部表示,從105年至108年,國家級無形文化資產共增加19案,包括重要傳統表演藝術增加4案、重要傳統工藝10案、重要口述傳統1案、重要民俗4案,目前全國重要無形文化資產總共64案,整體較105年案件數成長42%。

「刺繡」劉千韶藝師 風格優雅、設色典雅
「刺繡」是臺灣女紅文化的代表性技藝,被廣泛應用於服飾與日常生活。刺繡能呈顯針藝、材料與構圖之美,在絲線、圖案、針法與特殊技巧中,反映出藝師的設計創作能力。劉千韶藝師已有40多年的刺繡經歷,熟知並能正確體現刺繡工藝的知識、技藝與文化表現形式;精熟於辟絲捻線與刺繡的各式針法,作品風格優雅、設色典雅,充分表現出其美感與藝術價值。劉千韶藝師作品多次得獎與受邀展覽,是刺繡工藝界之翹楚,足以作為臺灣日式刺繡的文化傳承代表。

「緙絲」黃蘭葉藝師 用新材料打開新境界
「緙絲」工藝歷史悠久,最晚起源於公元7世紀中葉。1970年代日本工資高漲,為降低成本與市場需求,來臺尋求代工機會。此舉正使西陣織立足臺灣,也復甦了古代緙絲在臺的生命力。黃蘭葉藝師長達40餘年的職業生涯,熟知西陣織之綴織技法,由材料採集、染色、織、繡,完整體現緙絲的各項工序,並在謀生技能之外,表現創作上獨到之構圖與配色美學,其緙絲作品典雅莊重、質感細膩,屢獲大獎肯定。此外,黃蘭葉藝師發掘、使用前所未有的新材料,如植物染之柳樹、蘇木、檳榔心、咖啡豆……等,也為此藝打開新境界,可見日本綴織在藝師手中,已進行本土化的歷程。

「纏花」陳惠美藝師 為纏花教學奠定基礎
「纏花」工藝結合剪、纏、捻、繡等技巧,是臺灣常民生活中與生命禮俗密切相關的傳統工藝,是漢人族群民間生活吉慶祈願的文化表現,具有豐富的象徵意涵與藝術價值。陳惠美藝師師承謝陳愛玉女士的閩南春仔花技法,早期其作品製作手法、式樣屬於臺灣北部風格,後又融合客家纏花、金門吉花的系統,創造出屬於個人風格的纏花藝術創作。陳惠美藝師綜合臺灣北部春仔花的八支基本纏花花型與鹿港的四支纏花花型,合計為十二支纏花花型,做為指導學生的花型基準。同時,陳惠美藝師亦整理纏花工藝的「四工」:工料、工具、工法、工序,並為纏花工藝的各項技法與組件命名,建構臺灣纏花的基本教學內容與分級基準。

「傳統木雕」陳啟村藝師 融合傳統與現代
重要傳統工藝「傳統木雕」項目於100年公告登錄,本次新增認定保存者陳啟村藝師。陳啟村藝師熟知並能正確體現傳統木雕知識與技藝,師承福州派林依水師傅並至著名佛具店「人樂軒」磨練技巧,掌握妝佛雕刻、漆、粉線裝飾,足以反映府城福州派粧佛藝術特色,文化內容知識豐富。陳啟村藝師以傳統木雕技法為基礎並吸納現代素描、雕塑與美學理論,以精湛刀工表現人物之表情、衣紋與姿態,融合東西方的學習方式,自傳統而延展轉化,作品呈顯出傳統與現代交融之特質。

王仁心(王金櫻)藝師、陳鳳桂(小咪)藝師 讓歌仔戲永續傳承
重要傳統表演藝術「歌仔戲」項目於98年公告登錄,本次新增認定保存者王仁心藝師及陳鳳桂藝師。王仁心藝師(藝名王金櫻)為國內歌仔戲旦角代表性資深演員,參與內台、賣藥團、廣播、電視、劇場等不同階段歌仔戲之發展歷程,其嗓音唱腔甜美圓潤,形塑人物生動鮮活;保存多齣戲的四句聯歌簿,精擅四句聯之唱唸,咬字講究,具備傳承之重要價值,尤其在教學傳承、提攜後進方面更是不遺餘力。陳鳳桂藝師(藝名小咪)的歌仔戲戲路寬廣多元,扮演生、旦、丑等角色均能完美詮釋、揮灑自如,具有「一人千面」的劇藝本事,更成功型塑出生旦丑等不同角色行當的舞台人物,形神兼具,鮮活生動,極具代表性,陳鳳桂藝師參與歌仔戲演出以來,歷經電視與現代劇場歌仔戲時代,與眾多知名歌仔劇團合作,近年致力於歌仔戲薪傳教學。

文化部表示,未來將持續以傳統藝術之核心技藝為基底,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第92條規定,啟動各項重要傳統藝術保存維護計畫,包含基本資料建檔、調查與記錄製作、傳習或傳承活動、教育與推廣活動、保護與活化措施、定期追蹤記錄等內容,不僅保存傳統藝術的美學價值與生活實用功能,也會保護、記錄民間藝師及其作品背後的傳統知識體系與創作信念。

【108年人間國寶名單】
『重要傳統工藝保存者』
1.刺繡—劉千韶藝師
2.緙絲—黃蘭葉藝師
3.纏花—陳惠美藝師
4.傳統木雕—陳啟村藝師

『重要傳統表演藝術保存者』
1.歌仔戲—王仁心藝師
2.歌仔戲—陳鳳桂藝師

01081578526223 76b

01081578526225 6ff

01081578526227 84e

01081578526229 26b

01081578526230 82e

01081578526232 d17

01081578526234 d8d

01081578526235 7d9

01081578526237 c5c

01081578526239 a4d

01081578526240 48b

01081578526243 28b

相關新聞

1 of 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