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17news民生好報

中國醫藥大學醫學院長蔡崇豪醫師榮獲今年《台灣醫療典範獎》表揚

【記者 玉女 台中 報導】

中國醫藥大學醫學院院長蔡崇豪醫師長期投入研究動作障礙疾病和巴金森氏病,從發表早期台灣首篇年輕型巴金森病的論文,到近期巴金森病腦深部刺激與肌躍症病理生理學的研究,多年來除了給予很多病患實質上的幫助外,亦代表台灣參與國際學術學會決策組織,榮獲今年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台灣醫療典範獎」,在第73屆醫師節慶祝大會暨資深醫師及醫療典範獎頒獎典禮大會接受行政院長蘇貞昌頒獎表揚。

蔡崇豪醫師畢業於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長庚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澳洲Royal Adelaide Hospital神經科動作障礙研究員;曾任林口長庚神經科主治醫師及長庚醫學院副教授,現任中國醫藥大學醫學院院長暨附設醫院神經部主任、教授。

30多年來,蔡崇豪醫師及其團隊專門研究動作障礙疾病和巴金森病,由早期台灣首篇年輕型巴金森病的論文,到最近巴金森病腦深部刺激與肌躍症病理生理學的研究,除了對很多病患實質上的幫助外,其學術研究成果亦發表於著名的國際期刊如Neurology,Movement Disorders,Experimental Neurology,Clinical Neurophysiology,Brain…等逾百篇。

蔡崇豪醫師於2003年設立「神經醫學實驗室」,帶領年輕醫師透過神經電生理學服務病人、進行疾病診斷與機制的探討。在蔡醫師動作障礙門診中,約有三分之二是巴金森病患者。從2004年至今,已有122位病友接受「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深腦刺激術」治療,其團隊發表於Neurological Science追蹤報告中顯示,接受治療的患者在停藥與開電的狀態下,其平均動作改善幅度可達38%,效果顯著,對病人生活品質明顯改善。此外其團隊近來發展之經顱磁振導航聚焦超音波(神波刀)治療嚴重之原發性顫抖病患,其成效立竿見影讓擾人的症狀得到巨幅的改善與長遠的效果,未來此嶄新醫療技術亦將用於巴金森病之治療。

在醫學教育方面,蔡崇豪醫師主導醫學院暨附設醫院神經部臨床教學,第一線實際參與教學、評量及輔導工作,戮力於將基礎及臨床醫學知能結合,並循序漸進的引導學生學習;在醫學教育上特別注意學生與住院醫師的學習態度、思考的邏輯與理學檢查的技巧,提攜後進不遺餘力,深受學生喜愛肯定;曾五度獲得附設醫院優良教學主治醫師獎,學校兩屆金蘋果獎,2015年臨床醫學教育貢獻獎及2017年中國醫藥大學傑出教授獎,對醫學教育的紮根與傳承著墨甚深。蔡醫師秉持基督愛與服務的精神提攜後進不遺餘力,其於醫學教育所建立之制度與風範對年輕醫師、醫學生影響深遠!

此外,蔡崇豪醫師為現任國際巴金森與動作障礙學會亞太區執行理事及第六屆(2017-19)台灣動作障礙學會理事長,代表台灣參與國際學術會務運作及領導台灣此領域之發展與相關領域之教育推動,並曾獲邀至日本、韓國等地之國際學術會議演講及擔任座長。2018年領導台灣神經領域專家完成台灣巴金森病人治療建議並舉辦相關教育推廣會議,並主辦第四屆台灣國際巴金森與動作障礙會議並擔任大會主席,邀請了32位國外學者專家與400餘人參加盛會,對此領域之教育與學術推展貢獻良多,為台灣醫療立足於世界奉獻心力,亦讓台灣於國際上發光。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