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廖宥婷/台中報導】
影像創作者捕捉風景時,宛如施展了將時空定格、為故事顯影的絶妙術法,這是如何達成的呢?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當前推出《敘事中的風景》展覽,彙集五位藝術家獨具特色的影像作品,呈現島嶼面貌繁複的風景敘事。攝影中心為此舉辦5場次「風景捕捉術:藝術家x跨領域專家」教育推廣座談系列活動,每場次由1位藝術家和1位專家與談激盪,同來探索捕捉風景的心法!
地貌的影像和文字書寫
首場座談活動將於10月23日展開,率先登場的是許震唐分享《濁水溪計畫》,從他拍攝家鄉雲林台西村起始,到關注濁水溪畔的砂石車司機、書寫菸業變遷,奠定了他以影像和文字並重的述說方式,與談人莊瑞琳深諳新聞報導和編輯出版,兩人將就影像與書寫的關係展開對話。
土狗、沙洲、討海人
第二場座談聚焦於楊順發「海島計畫」的發展脈絡,藝術家將分享因時遞變的沙洲風景跟其中人物,影響了他的攝影觀念、進而轉化為現今捕捉風景的手法;與談人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系助理教授鄭勝華老師將從美學理論切入楊順發的影像轉變歷程。
穿越歷史的飛航記錄
第三場座談,李立中以鴿子的飛行軌跡作為風景的見證者,從史料中虛構出《鐵國山》抗日敘事;當代藝術家高俊宏將以自身創作媒介與長期關注的社會性和歷史踏查,來回應這段穿越歷史的飛航記錄。
峽谷的潛像、鬼靈與人群地理
沒有文字記載,要如何流傳故事?第四場座談梁廷毓以融合口述歷史與文資素材的創作方法,從作品《斷頭之谷》顯像族群邊界衝突,與談人臺大地理環境資源系洪廣冀老師將從生物地理學視角,一同訴說鬼靈和地理的故事。
敘事中的地方與缺席的風景
系列座談活動最終回,李旭彬《一路上的風景 複復返》考察昔日玉山首次攀登路線,發展出此項攝影計畫。本場兩位與談人為原住民族作家瓦歷斯.諾幹和臺南藝術大學龔義昭助理教授,分別從田野調查和身體感知的層面,回顧臺灣山林的開拓足跡。
本次教育推廣座談系列活動,5位藝術創作者均施展自身特異的「風景捕捉術」來面對臺灣的鄉土變遷等諸項議題。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現由國立臺灣美術館執行營運,國美館館長梁永斐表示,創作者抱持文化關懷走入山林拍攝,以影像折射出歷史文化的別樣風貌,此段經驗和展覽作品實屬可貴。
本次活動以實體座談舉行、官方社群媒體同步直播,歡迎無法親臨現場的朋友共襄盛舉。座談內容也將保留在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官方YouTube頻道,觀眾能隨時重溫精采內容。此外,每場座談活動中,5位藝術家會各出一道「風景解謎」題目在攝影中心的臉書專頁發布,邀請民眾分享自己的風景和故事,參與民眾將有機會獲得「觀眾票選獎」和「藝術家親選獎」,由館方致贈禮品!關於最新資訊,請持續關注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官網和社群媒體。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敘事中的風景》
https://ncpiexhibition.ntmofa.gov.tw/tw/Exhibition/Detail/21080916310650160
《敘事中的風景》「藝術家x跨領域專家」座談參與方式
- 現場參加:敬請於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官網事先報名(https://reurl.cc/6DZWQ6)
- 線上直播:請觀眾於活動時間至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官方YouTube頻道觀看直播 (https://reurl.cc/2r6YG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