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雅族Pslkotas(祖靈祭)主題教學活動暨Lmuhuw口傳專書發表會」海報
【民生好報記者 謝宜玲/新竹報導】
由國立清華大學USR計畫STEAM-TNUNAN歌劇音樂會計畫團隊及新竹縣嘉興國小主辦之「泰雅族Pslkotas(祖靈祭)主題教學活動暨Lmuhuw口傳專書發表會」,將於2023年10月30日(一)上午8點,假尖石鄉山樟樹園教室及新竹縣立嘉興國小大禮堂舉行,由嘉興國小徐榮春校長與Lmuhuw口傳專書主要作者–清華大學台文所劉柳書琴教授共同主持,邀請新竹縣楊文科縣長、新竹縣教育局楊郡慈局長、新竹新竹縣文化局李安妤局長、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林淇瀁(向陽)董事長與會,歡迎各界先進蒞臨指導,更歡迎民眾共襄盛舉。
教育部推行的「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USR)計畫」已邁入第三期,其中由國立清華大學邱富源、張芳宇、劉柳書琴三位教授共同主持的「TNUNAN歌劇音樂會」,正腳踏實地的實踐USR精神:教育學院邱富源教授結合葛菈拜民族小學、尖石國中,推動STEAM教育,迭獲科學競賽大獎;藝術學院張芳宇教授則攜手嘉興國小民族音樂資源,帶領青年音樂家進駐泰雅學堂假日音樂學校,推動兩年期的音樂八大課程。本次新書編著者–人社院劉柳書琴教授,更是借助了文化媒介與文學轉譯,訓練學生採錄泰雅無形文化資產,改編地方史事,並結合音樂系專長及教科系科普道具,共同製作〈泰雅醫生來了〉歌劇音樂會,宣傳尖石鄉的醫療需求議題。
Pslkotas和Lmuhuw都是泰雅族的重要文化,在家族祭儀已經式微的當代,新竹縣泰雅族尖石鄉Tnunan實驗教育策略聯盟學校以主題教學活動的方式,進行校園場域的祭儀復振,學校讓小孩和耆老一起學習,期許未來能將祭儀及其文化精神帶回他們的家庭裡。嘉興國小師生在祭儀中對於Lmuhuw有良好接受,師生以虔敬靜語的態度有序分工合作,而該校的作法也帶起鄉內文化活動的新風氣。
與其說這次活動是一場儀式或發表會,不如說是一場具有教育性質、文化性質的傳承:上午,嘉興國小全校師生以及外賓,將在尖石山腰的樟樹園教室,參加一年一度的祖靈祭。司祭徐校長會把這本書當作這一年的豐收之物,與其他農作物敬獻給天地及祖靈。下午,在嘉興國小的大禮堂裡,包括新樂國小在內的新竹縣泰雅族Tnunan 策略聯盟各校的校長,會向已故的泰雅文化教育貢獻者-達利•貝夫宜、黑帶•巴彥,進行緬懷致敬,並以贈書儀式及泰雅兒童歌謠演唱作為本日活動劃上完美的句點。預估上午與下午的出席總人次,將超過150人次。
泰雅語「Gaga」表示泰雅族的生活觀、價值,用現代語彙可解讀為規範、習俗、禁忌等。而傳承,自然不能只是活動,「校園中重新聽見的Lmuhuw:尖石泰雅族雙語文本」是國內第一部採錄尖石鄉無形文化資產──泰雅族口述傳統Lmuhuw的專書。泰雅族人千百年來有賴Gaga成為真正的人,卻式微至瀕臨斷絕,所幸近三年來,在科技部支持新竹智慧城鄉創生計畫下,有清華大學區創中心及人社院台文所劉柳書琴教授攜手尖石鄉國民學校,一起傳續的舌上的古人智慧。
▲「校園中重新聽見的Lmuhuw:尖石泰雅族雙語文本」書籍照片
為此,清華大學區創中心林福仁主任組織團隊,四年來緊跟在鄉賢耆老膝前,獲得國藝會、曹永和文教基金會、嘉興國小出版補助,也獲得企業賢達辛水泉先生、鍾志正醫師等熱心文教人士的贊助,終於不負眾望,再現尖石人的風雅,「校園中重新聽見的Lmuhuw:尖石泰雅族雙語文本」因應而生,能讓Gaga在耆老與孩子之間代代相傳下去。此書包括泰雅口傳、尖石記憶、採譯保存共上、中、下三篇:上篇以Lmuhuw為主,兼採泰雅歌謠及祈福獻歌共50首,由12位族語專家聽譯。中篇延伸15篇口述訪談,深描百年尖石記憶。下篇詳述大學師生偕同尖石伙伴,研發Lmuhuw採譯保存服務系統的腳蹤。各篇穿插文化知識及照片,呈現「泰雅教育學」在一千米落差鄉域返祖研發、舌根洄游的壯闊。從Tnunan泰雅學校聯盟、部落大學到產業,推波助瀾的Lmuhuw已然是原鄉地方創生的核心資源。
Tnunan泰雅學校聯盟六校之一的嘉興國小,從2019年積極推動泰雅族文化領域課程,今年也在國教院支持下凝聚全國泰雅學校,帶動研發「泰雅族民族教育課綱」,堪稱台灣原民16族中原教12年課綱研發的火車頭。該校合唱團曾多次代表台灣在國際音樂大賽中發光發熱,如今更響應台中市博屋瑪小學校長比令•亞布提出的泰雅教育學主張,成為實踐與研發的領頭羊,是不可獲缺的存在。
除了新竹縣楊文科縣長、新竹縣教育局楊郡慈局長、新竹新竹縣文化局李安妤局長代表(羅玉珠秘書)之外,本次活動還有許多嘉賓與會:新竹縣議會劉建民議員、尖石鄉曾國大鄉長、嘉興國小徐榮春校長、新樂國小高文良校長、尖石國小陳智明校長、尖石國中彭清宏校長、桃山國小蘇美娟校長、國藝會董事長林淇瀁、機要秘書張怡寧、獎助組楊雯娟專員、國立清華大學戴念華副校長代表、區域創新中心李天健主任代表、韌性研究中心林福仁主任、人文社會院李卓穎院長代表(孫立梅秘書)、臺灣文學研究所王鈺婷所長、王默人周安儀文學講座陳秀玲執行秘書、藝術學院張芳宇院長、教育學院邱富源教授、新竹縣原住民族部落大學江森執行長、辛水泉先生、黃亞歷導演、地方耆宿范坤松老議員、尤命•哈用耆老、家長會代表、立法委員……等。這麼多重磅級嘉賓如此積極參與,保存原住民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歡迎民眾一同共襄盛會。
==============================================================
有關Pslokotas和Lmuhuw…
Pslokotas(祖靈祭)是泰雅族一年中最後一個祭典,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祭典。祖靈祭6到8月間小米收割完畢後,各家族人會在頭目家商討舉行祖靈祭的時間,決定日期後,成員會進行狩獵活動以製作醃肉,各家戶則製作小米糕、釀製小米酒,同時請派一人製作儀式當天要使用的大型小米糕。祖靈祭進行當天天亮前部落男子集結聚集,接著由各個不同祖先的後代推派代表,手上拿著插有獸肉、小米糕等祭品的竹子,其他人則跟隨在代表後面。前往祭祀地點的隊伍由頭目、副頭目帶領,沿途呼喊祖父、祖母、先母等過世祖先的親屬稱謂,以邀請部落與路途中所有過世祖先的靈魂一起前往。祖靈祭由頭目主持獻祭,呼請祖先來享用族人準備的祭品,並保佑族人耕作狩獵豐收,祭祀結束後供品留在當地,並跨過火堆表示與祖靈分開。年輕人先出發返回部落後,頭目、長老會留在原地與祖靈(lyutux)說話,並倒酒給祖靈喝,最後將剩下的酒留在原地。回程時會預先將一個較大的小米糕放在部落外,讓年輕人以山刀戳刺食用,食用完畢後才繼續回到部落,因為祖靈祭的祭品不能帶回部落,必須在祭祀地吃完。傳統的祖靈祭因為室內葬的關係,祭祀地點位於部落外圍,二十世紀之後喪葬地點改在公共墓園,並禁止部落中舉行祖靈祭,導致祖靈祭逐漸沒落。
泰雅族本無文字書寫系統,社群規約、歷史記憶與文化傳承的媒介,端賴祖先流傳的語言,藉由口語敘述或歌謠吟唱的方式代代相傳,這一套口述傳統稱為Lmuhuw。Lmuhuw意指「穿、引」,以「穿」針「引」線來象徵特定的言說方式,有別於日常生活平鋪直敘的用語,不但是泰雅族、更是臺灣寶貴的重要無形文化資產。Lmuhuw從音樂特徵來看,音階、曲調、音高等,變化均不大,只有二音三音,雖不具多樣變化,卻為泰雅族口述傳統中嚴肅且受高度重視的一種類型,因從語言衍生的原生特質,具有累積與傳遞整個族群文化的重要功能,是泰雅族歌謠最具代表的傳統演唱方式,不論是曲調旋律或歌詞形式,都有清楚的脈絡可尋,堪稱泰雅族的史詩,蘊含泰雅族Gaga的核心。
==============================================================
更多資訊詳見:
清大USR-「TNUNAN歌劇音樂會」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irdcel/?locale=zh_TW
尖石,遇見Atayal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jianshiatayal/
嘉興國小暨義興分校合唱團臉書:https://m.facebook.com/jspsb5841600?eav=AfY8k-ceJeeshhpY7DC9GqxOyZ_KRfdf_OmceJiXxMc_CeixojMge7Dsf-eeOYX-Nl8&paipv=0
國立清華大學區域創新中心:https://ric.site.nthu.edu.tw/
教育部USR計畫平台:https://usr.moe.gov.tw/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