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 4 月, 2025
公益社福

挽袖做公益 扶輪3522地區扶青社攜手善緣坊 打造公益物流新模式

【記者 吳怡儂/台北報導】

國際扶輪3522地區扶青社近日動員多個社團成員,前往汐止善緣坊進行倉儲整理行動。透過協助分類、拍照、建檔與系統化管理,使二手物資能更快速地送達有需要的家庭,實踐「讓愛流動」的精神,也展現青年參與公益的行動力。

此次由國際扶輪3522地區扶青社代表江典懋領隊,號召台北仁愛、東華、松仁、忠山、衡陽、東區、內湖、101、淡海、松智、新東、大仁等多個扶青社,共同參與汐止「善緣坊」的倉儲整頓。活動當日,青年們挽起袖子、戴上手套與口罩,在高溫環境中投入搬運、分類與拍照紀錄,將原本堆滿倉庫的雜亂物資,轉變為可快速查找與分配的系統化儲存架構。

青年們挽起袖子,在高溫環境中投入搬運、分類與拍照紀錄,將原本堆滿倉庫的雜亂物資,轉變為可快速查找與分配的系統化儲存架構。(圖/扶青社 提供)

善緣坊由李文昌先生創辦與經營,長期無償接收並運送社會大眾捐贈的二手家具、衣物、家電等用品給低收入戶與弱勢家庭。李先生往往一通電話就親自開貨車前往各地回收有用物資,200坪倉庫長期堆滿等待整理的捐贈品。他在現場感性表示:「有了扶青社的幫忙,整理工作加快許多,也能更清楚知道物資有哪些、缺什麼,真的很感動。」

經過這次活動,整理後的物資也同步上傳至「扶輪公益網」,登記有案的弱勢/公益團體只需線上填寫申請表,即可快速查詢可領取物資種類,提升媒合效率,落實公益資源的合理分配。

國際扶輪3522扶青社代表江典懋表示,能帶領年輕世代投入公益行動,是一種榮耀與責任。他強調:「我們不只是在搬運東西,而是在建立資源流通的橋樑。」這次與善緣坊的合作,是對社會責任的具體實踐,也讓扶輪精神更加落地。

扶青社輔導主委黃敏玲也特別感謝各社青年踴躍參與『扶輪公益網』,並希望透過這類活動鼓勵更多年輕人投入志工行列。她指出:「從搬運到建檔,看似瑣碎,卻讓物資更快被需要的人找到,這就是公益的力量。」

這場「青年版的物流革命」不僅讓善緣坊的倉庫煥然一新,也開創了公益資源管理的新思維。李文昌先生笑著說,未來若能持續與扶青社合作,將有更多善心物資能「走得更快、更準」。

本次行動再次展現扶輪青年的社會責任感與組織力,也呼應了扶輪社「服務他人,改變世界」的核心理念。3522扶青社也承諾未來將繼續推動類似專案,並與全台各地公益組織建立長期合作,讓愛心資源能流向每一個需要幫助的角落。

扶輪公益網資源申請:https://17rcn.org/

相關新聞

1 of 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