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4 4 月, 2025
兩岸話題

兩岸媒體走進玉林 探訪農商文旅新脈動

【記者 江文賓 廣西報導】
兩岸媒體參訪團於3/29深入廣西玉林,為期二天實地探訪這座「南國香都」的農商文旅融合之道與科技創新活力。 從千禧年古村落的活化重生到全球香料產業的龍頭地位,從傳統製陶技藝到智慧製造的跨越式發展,玉林以文化為魂、科技為翼,展現出兩岸融合發展的無限可能。

傳統製陶技藝已運用AI智慧製造的自動化生產。

一、桂台文化共融:古村新韻裡的兩岸情緣
在玉林市玉州區鵬垌村,兩岸媒體人驚嘆於這座明清古村的蛻變。 依托「康樂古莊」百年歷史底蘊,鵬垌村透過修繕古建築、引進旅拍、婚禮等新業態,打造「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文旅樣板。台灣自媒體灣灣姐 黄馨巧表示:“這裡既有原汁原味的嶺南古建,又有咖啡館、文創店等時尚元素,就像在歷史與現代的對話中穿梭。”

鵬垌村,明代古宅與現代民宿錯落交織,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地」。

更令台灣媒體倍感親切的是,鵬垌村的活化模式與台灣「社區營造」理念不謀而合。當地透過土地流轉、村民入股等方式活化鄉村經濟,與台灣「田園綜合體」發展路徑高度契合。台灣媒體江文賓 社長指出:“玉林的經驗為兩岸鄉村合作提供了新思路,未來可攜手探索‘文創+農業+旅遊’的深度合作模式。”

二、香料傳奇:從田間到世界的「香都」密碼
兩岸媒體團在玉林福達國際香料物流港,見證了「中國香料之都」的磅礴氣勢。 佔地900畝的物流港內,八角、肉桂、沉香等160餘種香料琳瑯滿目,日均交易量超萬噸。

兩岸媒體團在玉林福達國際香料物流港,見證了「中國香料之都」的磅礴氣勢。

更引人注目的是玉林香料產業的科技賦能。當地企業與大學合作研發的“香料DNA溯源技術”,實現從種植到加工的全程可追溯;“香料+文旅”模式更催生出香道體驗館、芳香療癒館等新業態,吸引兩岸青年創業者紛至沓來。

三、智造之光:玉柴引擎驅動產業升級在玉柴集團智慧化工廠,兩岸媒體目睹了「黑燈工廠」的震撼場景:AGV無人搬運車穿梭自如,機械臂精準焊接,每90秒下線一台發動機,加工精度達0.001毫米。兩岸影視人 樂導邱慶齡 表示:“玉柴的智能製造水平遠超預期,尤其在綠色動力領域的突破,為兩岸裝備製造合作開闢了新賽道。”

AGV無人搬運車穿梭自如。

此次玉林參訪不僅讓兩岸媒體感受到玉林「古韻新風」的獨特魅力,更看到了桂台合作的廣闊空間。 從鵬垌村的鄉愁經濟到香料產業的全球佈局,從傳統製陶到智慧製造,玉林正以文化為紐帶、以科技為引擎,書寫兩岸融合發展的生動註腳。當地民眾與媒體表示到:“期待與台灣同胞共享機遇,讓玉林的‘香’飄向兩岸,讓科技的‘光’照亮未來!”

相關新聞

1 of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