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4 8 月, 2025
民生

跨域對話新世代法治 僑光科大財法系國際論壇聚焦AI法規與數位經濟稅制挑戰

【記者 楊品儒/台中 報導】

隨著人工智慧(AI)與數位經濟日益快速發展,科技應用所衍生的法律議題備受關注。僑光科技大學財經法律系日前舉辦「科技與法律的未來發展國際研討會」,邀請來自歐亞多國的法律與科技專家,針對AI法規、數位經濟下的跨境稅制、保險誠實告知義務及刑法竊盜罪等前沿議題進行深入探討,吸引產官學界熱烈參與。

會議由僑光科技大學財經法律系主任翁志宗教授主持,其表示科技變革加速社會轉型,唯有法律體系與時俱進,方能維護公共利益與社會秩序。論壇首位主講人Matthias Wetzel 教授,為德國前地方法院法官、現任亞洲大學財經法律系助理教授。深入解析歐盟議會在2024年3月投票通過,2024年8月正式實施的歐盟人工智慧法案(EU AI Act),其指出,該法案係全球首部針對AI全面規範的立法,採取「風險分級管理」與「責任法制」並重之模式,對於危及歐盟價值與基本人權的AI應用明確禁止,違反者將面臨高額行政罰鍰。並強調法案對AI開發者、使用者及相關產業的影響深遠,應要求企業建立嚴密的合規機制,尤其跨國企業須投入更多資源以因應複雜的法規挑戰。

407888e1c1298e8 1
僑光科大財經法律系舉辦國際研討會邀請國外學者交流(圖/校方提供)。

來自印度科技與科學全球研究中心所長、現為亞洲大學國際人工智慧與網路安全中心博士後研究員Mosiur Rahaman 教授,則從科學角度剖析AI技術的本質及其與傳統電腦的本質差異。他表示,AI能夠自我學習、大規模處理複雜數據並進行模式辨識,已廣泛應用於金融、醫療、製造等領域。然而,AI在倫理判斷、情感理解等面向仍無法取代人類智慧。他強調AI不是萬能,對於道德、法律與社會責任的把關,仍需仰賴人類專業判斷。呼籲政府與產業應共同制定合理規範,確保AI技術在合法、合規且符合倫理的前提下發展,否則可能引發潛在的歧視、隱私侵害等問題。

另外,針對數位經濟下的稅收流失問題,還有教授針對「數位經濟下境外電商常設機構的認定問題」來分享跨境電商(如Google、Facebook、Agoda)有些藉線上交易規避「常設機構」的稅賦認定,導致台灣稅收流失。建議政府應參考國際趨勢,適時修法,擴大「常設機構」認定範圍,使線上交易也能被有效納稅。此外,周台隆副教授以實際保險理賠爭訟案例,分析保險法誠實告知義務在司法實務上的不同見解;鍾豪峯助理教授則從「竊賊遭竊」案例切入,挑戰傳統刑法對竊盜罪保護法益的理解,激發現場熱烈討論。

5d7c7969af2c59a
僑光科大財經法律系舉辦科技與法律的未來發展國際研討會(圖/校方提供)。

本次國際研討會在僑光科技大學財經法律系翁志宗系主任主持的綜合討論與閉幕致詞中圓滿落幕。與會者一致認為,隨著科技與法律密切交融,持續對焦新興議題與跨領域合作,對台灣乃至全球的法治與產業發展,至關重要。

相關新聞

1 of 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