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邱嘉琪 嘉義報導)45歲的張先生長期受幻聽與妄想困擾,過去十年確診為「難治型思覺失調症」(Treatment-resistant schizophrenia, TRS),儘管規律服藥,病情始終難以控制,三年間五度住院,最長一次住院達五個月,讓患者與家屬一度陷入絕望;而後轉至臺中榮民總醫院嘉義分院身心醫學科就診,醫師黃立中,施以多重神經傳導物質機轉藥物治療,並搭配認知行為治療與家庭支持,歷經六至八週綜合療程,張先生幻聽與妄想減少近五成,負性症狀亦明顯改善,目前病況穩定,生活品質大幅提升。
黃立中醫師指出,思覺失調症影響全球約0.5至1%人口,其中約三成患者屬於難治型。這類患者通常病程複雜、發病年齡較早,且伴隨高住院率與高共病率,對家庭及社會造成沉重負擔。其典型症狀包括持續性幻覺、妄想、思考障礙與社會功能退化,且自殺風險高。
黃立中表示,近年醫學研究顯示,難治型思覺失調症可能具備不同於典型病例的神經生物學基礎,因此單一藥物往往難以見效。結合多重藥物治療、非侵入性腦刺激技術(如TMS)及心理社會介入的多模式治療,已成為新趨勢,約35%的患者能因此受益,症狀緩解率與生活品質均有提升。
他強調,張先生的案例正展現「個別化、綜合性治療」的重要性。患者與家屬應與醫療團隊保持密切合作,定期追蹤並調整治療策略。黃醫師同時呼籲社會應提升對精神疾病的理解與接納,消弭歧視,並期許政府加強心理健康資源網絡,讓更多患者獲得適切照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