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14 1 月, 2025
民生生活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執行環保滅鼠 健全珊瑚礁生態系

【記者 玉女 高雄 報導】

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和國立中山大學於東沙環礁國家公園執行環保滅鼠計畫,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就在東沙島上捕捉到721隻老鼠,接下來將持續增加籠具及餌劑佈放,加強滅鼠效果,以恢復陸域及島周邊生態環境平衡,健全珊瑚礁生態系,為國家公園推動-海洋生態系保護及復育的工作項目之一。

東沙環礁位於我國南海的北端,面積約500平方公里,廣大的珊瑚礁體蘊育著豐富的海洋生態。環礁上的東沙島,面積僅1.79平方公里,島上雖僅駐有百餘人員,卻存有為數眾多的老鼠。老鼠並非原生於東沙島,而是跟著船運運輸上島的外來種,豐富的食物資源與棲息空間,使得牠們大量繁殖增加。根據Nature期刊2018年的研究指出,人為引入的老鼠,因取食島嶼上原生的生物,改變了自然的營養循環,不僅干擾陸域生態,也影響島嶼周邊海域藻類及魚類的生長,破壞珊瑚礁生態系健康。因此東沙島上大量的老鼠,破壞了食物鏈與生態平衡,對島嶼及環礁生態很可能產生負面的影響。

108年12月開始,為了有效控制東沙島上老鼠的數量,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與國立中山大學提出環保滅鼠計畫,邀請海洋委員會海巡署東南沙分署、大氣海洋局、空軍439聯隊等各駐島單位共同參與。這次的滅鼠計畫,為從源頭斷絕老鼠食物來源,進行廚餘封桶管理,配合捕鼠籠佈放捕捉,提升捕鼠成功率。除了籠具捕捉,另外本次計畫的特殊點在於滅鼠餌劑,此和以往作法不同的是,中山大學所研發新式誘食餌劑,以天然的玉米芯粉混合花生粉或花生醬製作,利用玉米芯粉大量吸水及老鼠腸道無法消化纖維素的特性,使服下餌劑的老鼠脫水致命,此方法經中山大學團隊在研究室中測試及調整配方,滅鼠效果良好,和一般常用的抗凝血劑毒餌相比,不會造成食物鏈中的毒物累積,對水、陸域環境及其他生物也不會造成危害。

環保滅鼠計畫共分兩階段進行,採取獎勵競賽方式,鼓勵駐島人員踴躍參與,目前已完成第一階段。在為期一個月的滅鼠活動期間,包含鼠籠捕捉及餌劑誘食,全島合力移除了721隻老鼠,數量相當驚人。第二階段的滅鼠行動也持續進行中,針對第一階段的成果加以改進,增加各類型捕鼠籠和環保餌劑佈放數量,以及掉落式陷阱等多元化之捕捉方式,並且調整餌劑配方,以吸引更多老鼠取食,期望有效減少老鼠數量,減輕老鼠對環境造成的干擾與危害,維護珍貴的東沙環礁海洋生態。

相關新聞

1 of 1,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