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玉女 台中 報導】
《國寶光影》展覽,27日於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臺灣國寶館開展,該展立足於臺灣,聚焦於國寶,共詮釋29件國寶、2件重要古物、1件一般古物。以「光」貫穿全場,既象徵空間與物件的本質,也以「影」隱喻時間與文化的價值。
《國寶光影》為臺灣國寶館開館首展,由文化部文化資產局主辦,從史前玉石工藝發展開始,逐步介紹原民部落雕柱的文化意涵、廟宇工藝美學、日治與戰後臺灣美術,以及展出見證時代轉捩的重要圖書文獻,展期從2月27日開展後每日開放,展覽期間另有相關工作坊活動。
國寶的故事從史前談起,一窺數千年前人類取之於自然、從而製作出的玉裝飾品。時序流轉,原住民族以祖靈柱表達祖靈信仰與部落傳說,人與過去、現在及未來的聯繫方式有了多元呈現。隨著先民渡海來臺,漢人聚落逐漸形成,各式宗廟林立,與信仰緊密相關的工藝也隨之蓬勃發展,繼而有如葉麟趾的交趾陶大師作品出現。既為了人,更為了神,文化便循此脈絡向前發展。
從日本時代以後,臺灣藝術家對於「美」的詮釋與展現,可謂遍地開花。不論是「臺展三少」還是「渡海三家」,他們透過山、海、筆、墨,交互輝映,從而東西合璧、兼容並蓄,一時之間如黃土水、林玉山、陳澄波、張大千、溥心畬等名家輩出。面對人文薈萃的大時代,政治、經濟及社會變遷是其重要的催化劑,故展示政府相關的圖書文獻,了解背後深刻的歷史價值及文化意涵。
《國寶光影》透過多媒體展示方式強化觀眾臨場觀展經驗,並以互動體驗的設計加深印象,引發觀眾對於本土文化藝術之興趣,藉由「臺灣國寶」理解自身文化的價值並產生認同感,以提升文化資產保存之意識。
展覽的最終章,回歸至臺灣文化資產保存觀念的發展及展望,邀請觀眾站在過去的成果之上,共同思索未來文化資產的走向。在保存文化資產的路上,文化保存是觀念,文資法是底線。立身於文化之前,沒有人是局外人。
有形與無形,是物質與價值永無止境的映襯與對話,更是文化資產得以完整保存、傳承的關鍵。展區內設立「說書人」專區,邀請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者述說國寶故事。國寶的價值,絕不只停留於被指定的剎那,而是會如光影般的持續遞嬗,成就經典的永恆。歡迎民眾來臺中文化資產園區,在光影中,傾聽島嶼的故事,認識臺灣的前世今生。
《國寶光影》展覽
時間:2020/2/27 開展,每日開放 9:00 – 17:00
地點: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 R04 臺灣國寶館
地址:臺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國寶光影》展覽1分鐘宣傳影片:https://space.moc.gov.tw/Tx0Z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