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玉女 台北 報導】
農諺說:「清明前,好蒔田;清明後,好種豆」,傳統節氣「清明」前的228連假首日,由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指導,財團法人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以下簡稱客基會)營運的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客家農場,熱烈展開一期稻作蒔田(插秧)工作。
因應疫情影響,上百位兒童分批輪流,赤腳下田體驗這場一年一度的農場盛事。此外,為打造更友善的農耕場域,臺北客家農場茶山水田前方原本輪椅無法通行的田埂,自去年起,透過分段修築的方式,由300位市民疊砌卵石、搬運黏土,導入傳統的砌石(客語:結石䃗)工法所完成的環狀田埂通道,也透過坐輪椅演出舞蹈的「鳥與水舞集班」介紹給市民朋友。
臺北市客委會主委兼客基會執行長徐世勲表示:「我們現在所在的城南區域百年前都是農村景觀,現在城南區域只剩下臺北客家農場還保留城南區域最大的農田。農場的蒔田活動,過去曾有300人一起蒔田的紀錄。客家俗諺說:清明前,好蒔田。公園順應節氣時令舉辦各項農事體驗,每年許多家庭都期待這場在都市體驗插秧的盛事,雖然今年因為疫情影響,我們將參與人數減少,也將群眾分批、分眾參與,讓人潮分散,呼籲到場的民眾優先做好自主管理。」
近150位孩子帶著父母,共計300多人,依序分批下田學習插秧,每個人先在田邊學習掌握插秧的手感,接著赤腳下田,順著老農夫的插秧位置,將秧苗插入甫打成泥漿的水田中。接著大夥兒光著腳爬上梯田最頂層的水耕區,用雙腳踩踏底層,讓黏土變的緊密來保水、蓄水,透過打造梯田層間的水流動,眾人期許在七月的稻作豐收時,將茶山水田(梯田)打造完成一個可以呈現梯田完整功能的環境教室。
歡迎對臺北客家農場有興趣的市民朋友,密切注意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官網(http://www.thcp.org.tw/)或Facebook搜尋「臺北客家農場」瞭解最新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