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10 1 月, 2025
地方新聞文化藝術

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補助製播的文史藝術節目《小鎮故事多2 》第二季7月5日起在嘉義之音播出

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補助製播的文史藝術節目《小鎮故事多2 》,以神明故事出發介紹慶典特色,搭配四時節氣,介紹地方深度旅遊,饒富藝術文化內涵。7月5日起每周五、六12:00~13:00在嘉義之音FM91.3 播出,第二季《小鎮故事多2 》節目同樣由南華大學傳播學系聲音製作講師李佩昕及雲林科技大學通識中心文史講師林伯奇主持,並且新開「小鎮記者開外掛」全新單元,加入生力軍國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大四同學徐建樺擔任小鎮記者,走出錄音室進行鄉里外訪,讓節目更加活潑生動,節目同步上架podcast節目《小鎮故事多》。

現代都會人都是工商繁忙,對節氣與習俗越來越淡薄,可是當你能與在地的習俗融合之後,你就是「在地人」,因為這個地方約定成俗,成為大家一年中生活的定律。在台灣鄉間的村鎮裡,「在地人」需要跟著「節氣」來過生活,什麼時候要翻土、放水、插秧、鋤草、收割,都有他一定的定律,每個節氣都有他的重要性,周而復始,影響著這塊土地的人們,演變出在地小鎮的特色。
臺灣人是信神的民族,基於歷史情感,在開發與拓墾的過程中,在成庄立社與社會發展的過程中,神明陪著先民一路走來篳路藍縷,見證了先人開墾的艱辛、疾病的克服,見證了豐收的歡樂,成功的喜悅等種種歷史軌跡。神明也成爲人們精神的依託,社區的象徵,民眾的教化者,並給予人們平安與療癒的盼望。對於這樣的神明,吾人不可不識,對於神明信仰的內容及其含意,也不可不知。
本節目講「節氣」也講「節慶」。節氣,是自然的變化;節慶,則是人文的活動。以全台灣廟宇的神明故事出發,介紹各廟宇慶典的緣由及特色,搭配四時節氣介紹合適的地方深度旅遊,典雅趣味又饒富藝術文化內涵。

本節目採雙主持人對談方式,由資深廣播主持人李佩昕(現任南華大學傳播學系聲音製作講師/中廣節目主持人22年經驗)與文史工作者林伯奇(現任雲林科技大學通識中心文史講師/嘉義縣新港奉天宮世界媽祖文化研究暨文獻中心執行長)聯合主持,收集台灣在地口傳文史與地理考究,描述節氣對農作的影響及民俗廟宇的特色。

在2023年第一季的34集節目中,節氣介紹已從農曆五月的「芒種」談到八月的「重陽」,民俗慶典則是橫跨雲嘉南各地風俗與廟宇的介紹,節目規劃在2024年的第二季,將從24節氣中的第17個節氣「寒露」這個深秋的節令開始企劃製作,並持續收集雲嘉南在地民俗與廟宇的故事;此外,為求節目更加生動與深化,第二季節目新開「小鎮記者開外掛」全新單元,加入~國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大四同學徐建樺擔任小鎮記者,走出錄音室進行鄉里外訪,力求帶來更多樣化的節目呈現。

相關新聞

1 of 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