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好報記者唯寧/台北報導
天氣一轉涼,讓人更容易嘴饞、食慾大開。偶爾一次「吃撐」問題不大,但若經常過量進食,長期下來可能導致健康風險。消化系統長期處於高壓狀態,容易引發胃食道逆流或慢性胃炎;飯後血液集中於腸胃,讓大腦供氧不足,造成昏沉與嗜睡感,影響學習與工作效率;最常見的結果則是肥胖與代謝異常,增加糖尿病、高血壓與脂肪肝的發生機率。
徐佳靖營養師在World Gym Blog提到,適度節制與聰明飲食才是維持健康的關鍵,若不小心吃太飽,可以透過以下5個方法,幫助腸胃快速回復平衡,避免不適。
舒緩吃太飽不適感? 5招恢復消化力
1. 飯後散步15分鐘
吃飽後不要立刻坐下或躺平,出門散步或在室內輕鬆走動15分鐘,有助刺激腸胃蠕動、促進消化。
2. 選擇助消化的飲品
白開水、薄荷茶或薑茶都是好選擇,能幫助胃酸稀釋、放鬆腸胃肌肉。適量喝水並不會干擾消化,反而能協助食物移動與分解。
3. 順時針腹部按摩
餐後休息一小時過後,可用手掌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方向輕柔按摩腹部,順著腸道方向可幫助氣體排出、促進食物通行,舒緩脹氣感。
4. 給腸胃休息時間
在大餐之後的下一餐建議選擇低油、清淡的食物,同時避免辛辣、高糖、高纖維的餐點,減輕腸胃負擔。
5. 調整隔天餐點份量
過量飲食隔天,務必補充足夠水分,並將三餐份量減少約1/3,讓腸胃獲得充分休息。
營養師也建議以「八分飽」作為日常進食的目標,所謂八分飽,是吃完後感到舒適、有飽足感但不撐,能自在活動或工作,讓身體更輕盈、消化更順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