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好報記者唯寧/台北報導
專家籲落實疫苗、快篩與抗病毒藥物三大防線,強化社區及長照機構防疫能力
10 月 1 日起,公費流感與新冠疫苗正式開打。疾管署署長羅一鈞更於日前指出,今年流感疫情較往年提早兩個多月升溫,顯示呼吸道傳染病威脅仍不容忽視,他也呼籲民眾應積極接種疫苗,以降低重症與死亡風險。隨著台灣快速邁入高齡化,醫療量能長期處於緊繃狀態,一旦呼吸道傳染病大規模流行,醫療體系勢必承受嚴峻挑戰。
有鑑於此,疾管署、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及台灣感染管制學會今(7 日)共同召開記者會,提醒守護醫療量能必須仰賴全民共同努力。專家一致強調,唯有全面落實「三大防線」──積極接種疫苗、善用快篩檢測,以及及早使用抗病毒藥物──才能有效降低重症風險,並減緩醫療體系的負擔。此外,現場也公布台灣感染症醫學會與樂團「滅火器」合作的衛教歌曲《最重要的事》,並分享各界投稿的新冠疫情故事,盼喚起社會共鳴,再次提醒正確防疫與守護醫療量能的重要性。
多重呼吸道疾病衝擊醫療量能!
學會:三大防線-疫苗、快篩及抗病毒藥物,助降重症風險、減緩醫療壓力
根據疾管署資料,今年(2025)新冠與流感通報人數創下近三年新高,近期流感及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檢出率也持續上升,顯示呼吸道疾病威脅仍伺機而動。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張峰義指出,新冠病毒並未消失,而是從「急性全球大流行」轉為「常態化存在」的疾病,民眾不可掉以輕心。他同時提醒,除新冠外,流感、RSV 與肺炎鏈球菌等多重呼吸道疾病也在加重威脅,對 65 歲以上長者尤為危險,合併感染更可能使死亡率翻倍,並造成急重症人數攀升,衝擊醫療量能。張峰義理事長呼籲,唯有落實「三大防線」──疫苗接種、快篩檢測及及早使用抗病毒藥物,才能有效降低重症風險,減緩醫療壓力。
民眾認知與行動存落差! 醫籲:醫療量能須全民共同參與
學會最新調查:五成民眾仍認為呼吸道傳染性疾病具威脅
因應疫情邁入第五年,台灣感染症醫學會今年針對全台 18 歲以上民眾進行問卷調查,共收集 1,068 份樣本,結果顯示:
- 超過五成民眾認為四大呼吸道傳染性疾病仍具健康威脅,其中以新冠威脅感最高;
- 50 歲以上民眾未接種疫苗的主因,除不符合公費資格外,還包括擔心副作用,甚至誤以為「曾感染或接種過新冠疫苗」即可具足夠保護力;
- 約 6% 民眾出現呼吸道症狀時會直接選擇急診,希望獲得立即診斷與治療,或認為大醫院檢查更精準,顯示民眾對「精準診斷、立即治療」的需求仍高;
- 民眾因疑似新冠就醫時,仍有七成醫護會主動詢問症狀與接觸史並建議快篩,防疫作為持續落實。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副秘書長謝顯森表示,雖然民眾普遍認知呼吸道疾病威脅仍高,但實際根據疾管署所公布的數據,65 歲以上高風險族群的疫苗接種率卻偏低──每年須接種的新冠疫苗JN.1接種率僅20.3%、2024年整年度流感疫苗僅接種43.9%,而長年推動需完整接種兩劑的肺炎鏈球菌疫苗,截至今年4月底僅 24.9%,顯示民眾認知與行動間仍存落差。他呼籲高風險族群及其家屬應積極接種疫苗,以保護自己與家人。同時,他也肯定民眾在就醫分級及醫護對呼吸道疾病的警覺性已有進步,並提醒民眾若出現發燒、咳嗽等症狀,仍應保持警覺、遵守呼吸道禮儀並進行快篩,以便及早用藥,降低重症風險。
防疫量能不可或缺!感管師與長照機構成守護醫療關鍵
強化長照與社區防線,學會籲支持感管師、減輕醫療壓力
除了落實防疫三大防線、確實做出行動外,台灣感染管制學會詹明錦秘書長表示:在新冠疫情期間,感染管制師扮演守護醫院感染防線的重要角色。無論是院內感染監測、隔離措施的落實、教育訓練的推動,或面對突發疫情時的即時應變,都展現出高度的專業與韌性。他強調,感染管制師是醫療體系中默默付出的無名英雄,呼籲社會各界給予更多支持與肯定,讓感染管制人才得以持續培育與留任,進一步強化我國整體感染防護量能。
詹秘書長也提醒,長照機構是高風險族群聚集的場域,一旦發生感染事件,極容易引發群聚擴散,造成重症與住院人數增加,進而衝擊整體醫療量能。他表示感染防治的重點不僅在醫院,更應延伸至長照端與社區。唯有全面提升監測與預防能力,達到「早期預防、早期阻斷」,才能有效降低疫情對醫療體系的壓力,共同守護全民健康。
與會專家一致呼籲,守護醫療量能不能僅依靠政府或醫院,而需全民共同參與。透過疫苗接種、個人防護(戴口罩、勤洗手)、基層診所早期診斷與治療,以及長照端防護網建構,方能有效減少疫情擴散。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強調,唯有落實「三大防線」,全民攜手,才能守護健康台灣,共創永續醫療環境。
-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X滅火器樂團《最重要的事》線上聽: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7X3Bj8gVC8